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分享到:
浏览量:
宋菲,张玉锋,郭玉如,李瑞,陈华,唐敏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 文昌 571339)
摘要: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0.31)μg/mL和(4.00±0.53)mg/mL,其中槟榔籽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0.71±0.09)mg/mL]。对提取物中多酚、多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槟榔籽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41.73±4.79)mg/g和(411.47±6.01)mg/g。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壳及槟榔籽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而槟榔花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槟榔;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动力学;多酚多糖含量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9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类型都为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餐后高血糖是II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α-葡萄糖苷酶属于低聚糖水解酶类,是一类能够从α-葡萄糖苷键底物的非还原端催化水解α-葡萄糖基的酶的总称,能够在人体内水解多糖释放出葡萄糖,导致餐后高血糖的发生。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地抑制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的α-葡萄糖苷酶,阻碍直链或支链低聚糖单元如糊精、麦芽糖、麦芽三糖分解产生葡萄糖的过程,从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因此控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是治疗前期糖尿病患者和缓解糖尿病症状的有效方法。目前一些人工合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已用于临床治疗,但长期服用会引发消化系统紊乱等副作用。因此,众多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了天然产物上,期望得到一种活性高且安全无毒的新型天然抑制剂成分。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